关于粤语中“宝宝”的称呼,综合不同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常用称呼及含义
BB 现代粤语中普遍使用"BB"作为婴儿的简称,源自英文"baby"的缩写,适用于0-3岁左右的幼儿。
细路
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约3-8岁)常被称为"细路",是粤语对小孩的亲昵称呼,类似普通话的"小朋友"。
伢孲仔
新生婴儿的专用称呼,读作"ngaa4"(牙牙),对应古诗《月光光》中的"伢孲",强调婴儿啼哭时的声音。
二、其他相关称呼
苏虾仔: 传统称呼,源于"臊孲"(形容新生儿气味),现较少使用。 阿仔/阿妹
阿仔囡/阿妹仔:正式场合或长辈对小孩的尊称。
三、年龄分段补充
| 年龄段 | 常见称呼 | 特点 |
|----------|----------------|--------------------|
| 0-1岁| 伢孲仔 | 新生婴儿专用名 |
| 1-3岁| BB、牙牙仔 | 活泼可爱的简称 |
| 3-8岁| 细路 | 年龄稍大幼儿的称呼 |
| 8岁以上 | 根生、少年 | 进入学龄后的称呼 |
四、文化背景
粤语称呼丰富多样,不同称呼反映了年龄、亲疏关系及文化背景。例如"BB"是外来语,而"伢孲仔"则保留了古语特征。日常交流中,根据年龄和场合选择合适称呼,既体现尊重又富有情感表达。
以上信息综合了传统习俗与现代使用习惯,涵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