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名字的取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和归纳,具体如下:
一、按币面特征命名
形象描述类 通过直观特征为货币取名,如“大黑十”“绿三”“大团结”等,这类名字因形象鲜明,无需额外说明即可识别。
版别区分类
针对不同版本货币的显著特征命名,例如“背绿一角”“枣红一角”“背绿水印一角”等,便于分类和收藏。
简化命名类
用年份+面值组合简化名称,如“8050”代表1980年50元,“9920”代表1999年20元,四版纸币中此类命名最为普遍。
二、按历史演变命名
以币面文字命名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即墨刀”,汉代的“五铢”,唐朝的“元宝”“通宝”等,直接反映币面文字。
以币体形状命名
春秋战国“针首刀”“圆首刀”,秦汉“方孔钱”,形状特征显著。
以币体重量命名
秦始皇统一铸造的“半两”,汉文帝时期的“四铸”,以重量为命名依据。
三、按流通范围命名
以流通地域命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边币”,体现发行范围。
四、其他趣味性命名
拟人化命名
如“流浪地球”(航天钞)、“苍松翠鹤”(四版纸币系列)等,通过艺术化表达赋予货币文化内涵。
谐音梗命名
例如“蒂芙尼”(Tiffany)作为狗狗名,利用英文品牌名谐音“甜心”,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感。
五、国际通用名称
人民币: 国际通用译名,英文为“Renminbi”或缩写“RMB”,在非正式场合广泛使用。 美元
总结
货币名字的取法既需体现其物理特征,又需兼顾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收藏品而言,形象描述类和艺术化命名更具吸引力;而对于日常使用,则更注重简洁性和通用性。此外,随着全球化发展,人民币的“RMB”和“Yuan”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