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广东惠州期间创作了多篇诗词,涵盖自然景观、人生感悟及贬谪情怀,以下为精选作品及赏析:
一、自然景观类
《食荔枝》 原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以夸张手法表达对岭南荔枝的喜爱,成为流传最广的岭南诗作,隐含其避世与对民生疾苦的复杂心境。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原文: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赏析:通过蜀道春景与酒壶意象,展现岭南山水与中原文化的差异,体现其豁达胸怀。
《罗浮山下四时春》 原文:
“卢橘杨梅次第新,罗浮山下四时春。”
赏析:以四季常青的罗浮山为背景,表达对岭南永续生机的赞美。
二、人生感悟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通过雨中漫步的意象,展现其超脱困境、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南忆楼月夜与之投壶者》 原文:
“夜放南楼外,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以田园风光隐喻理想境界,反映其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心境。
三、贬谪情怀类
《惠州一绝·食荔枝》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在贬谪期间仍保持乐观,以荔枝象征岭南的包容与治愈力量。
《送惠州监押》 原文:
“一声鸣?一作鸿?9。”
赏析:以鸟鸣声暗示孤寂,表达被贬谪后的落寞与对故土的思念。
四、其他经典
《白水山佛迹岩》:以夸张手法描绘山石奇观,展现其浪漫主义诗风。- 《中秋月五首》:含“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等名句,意境空灵,被赞“古今绝唱”。 附:岭南心境总结
苏东坡在惠州期间,虽身处贬谪,却以豁达态度融入自然,其诗既表达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也隐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形成独特的心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