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枉为人母”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著作《孟子》。该句完整表述为:“生而不养,枉为人母;养而不教,枉为人父。” 这句话强调了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的双重责任:生育是自然赋予的职责,但抚养和教育则是道德义务。
具体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孟子在讨论人性与教育关系时提出的观点。
思想内涵
“生而不养”的责任: 孟子认为,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这是人伦道德的基本要求。若父母未能履行这一责任,便失去了作为父母的基本资格。 “养而不教”的后果
相关争议与辨析
部分资料误将“养而不教”与《孟子》关联,实际出自《论语·为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而不教,老而不赡养,是为乱伦,而乱天下。” 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但与孟子的原意存在差异。
综上,“生而不养,枉为人母”是孟子关于父母责任的核心论述,体现了其“性善论”与“仁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