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许多清廉的人物和事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羊续悬鱼: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有一次,他生活清贫,一位叫焦俭的人送了一条活鲤鱼给他,羊续只好暂且收下,但之后将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碰它。这件事传开后,羊续被称为“悬鱼太守”。
于谦拒礼:
明朝于谦在河南做官时,按规矩进京接受考察不带任何礼物。手下的人劝他带些礼物,于谦笑着提起两只袍袖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从此“两袖清风”的成语流传下来。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母亲湛氏收到后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
晏婴一裘:
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晏婴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已经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齐景公想赏赐他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坚决不接受。
以廉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有个人送给他一块玉,他不肯接受,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
公孙仪拒收甲鱼:
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公孙仪喜欢吃新鲜甲鱼,但送鱼的纷纷上门,他一一回绝,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
陶侃清廉自洁:
陶侃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勤于政务,清廉自洁,从不随意收受别人的礼品。有人送礼来,他都要问个一清二楚,如果是送礼人辛勤劳动所得,他非常高兴,否则严词拒绝。
诸葛亮诫廉家训:
三国时蜀国宰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成为千古箴言。
包拯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为官清廉公正,晚年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镌刻着《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
于成龙“半鸭知县”: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举荐为“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来看他,他仅有一只咸鸭,割下一半作为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
这些人物和事迹展示了古代官员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精神,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