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全育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性改革,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协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内涵如下:
一、全员育人
多元主体协同
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方共同参与育人过程,形成“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庭提供情感支持,社会提供实践平台,学生则是育人的主体。
职责明确分工
全体教职工需树立育人意识,将育人要求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岗位,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氛围。
二、全程育人
时间覆盖
育人工作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涵盖学期教学、寒暑假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各个阶段,实现无缝对接。
活动渗透
学校需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确保教育无死角。
三、全方位育人
空间拓展
育人活动需覆盖校园内外的所有空间,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等,同时延伸至家庭和社会环境。
载体丰富化
通过综合测评、奖学金、勤工助学、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等多种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综合改革要求
深化“三全育人”还需破立并举、创新机制,例如通过全员导师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等具体措施,将理论要求转化为实践行动。这一改革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旨在构建系统化、协调化、规范化的育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