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档案抢救与整理
傅斯年参与抢救和整理明清档案,特别是在清朝内阁大库档案面临销毁之际,他呈请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成功以较低价格购得这批珍贵档案,极大地保存了历史资料。
推动学术进步
傅斯年在其著作《故书新评》中,倡导以科学的方法与近代精神对待传统经典,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精神相结合的追求。他的“真精神”与“真学者”思想影响了当时及后来的学术界,推动了学术进步。
学术原则与方法
傅斯年提出“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以及“要必以科学方法为之条理,近代精神为之宰要,批评手段为之术御”的学术原则,对文献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古与历史研究
傅斯年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培养人才与组织出版
傅斯年担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傅斯年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档案的抢救与整理、学术思想的推动、学术原则的提出,还在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实践以及人才培养与学术出版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