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ě shēng qǔ yì,指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这个成语中,“舍”表示放弃,“生”表示生命,“取”表示求取或选择,“义”表示正义。成语的含义是,当生命和正义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例如,在《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中,有“方徙薪乎曲突,忽祸起于萧墙”的句子,描述了为了预防火灾而采取的措施,虽然这并不直接涉及牺牲生命,但体现了为了避免更大的危害而做出的舍身行为,与“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维护正义、捍卫真理而英勇斗争的人,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人类崇高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