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某人完全配得上某种荣誉、称号或职务,无需感到惭愧或不安。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卓越品质或突出贡献,强调“理应如此”的必然性。
具体解析:
核心含义
“当之无愧”由“当之”(理应、配得上)和“无愧”(无惭愧)两部分组成,整体表达“完全配得上,毫无愧疚”的意思。
出处
该成语出自《回丁判官书·谢致季鹰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原指季鹰因坚守气节而无需为官自愧,后泛指有真才实学或高尚品德者理应获得相应荣誉。
用法示例
- 他因长期投身公益事业,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当之无愧;
- 她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获诺贝尔奖当之无愧。
与“鞠躬尽瘁”的关联:
“鞠躬尽瘁”强调竭尽全力、不辞辛劳地奉献,而“当之无愧”则侧重于对这种奉献的认可与评价。例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其功绩自然“当之无愧”。
综上,“当之无愧”是对个人品质或成就的肯定评价,常与“实至名归”“名副其实”等词语呼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