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人物典故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以汉代名将李广(飞将军)的典故,表达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昌龄《七夕》中用吴质(三国时期吴国将领)的典故,隐喻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二、历史事件典故类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借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剧,讽刺南宋后期的苟且偷安。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廉颇晚年仍愿为国效力的故事,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
三、文学作品典故类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杜牧《安定城楼》化用贾谊《贾生》和《王粲登楼》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借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暗讽晚唐统治者的荒废。
四、神话传说类
"伊尹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以伊尹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故事,比喻自己渴望得到重用。
"姜太公钓鱼待时迁"
虽然未直接引用诗句,但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典故,常被关联到姜太公钓鱼的传说。
补充说明
用典需注意与诗意的融合,如杜牧在《泊秦淮》中通过典故与现实对照,使批判更具深度。而王昌龄《出塞》则以典故寄托对和平的向往,情感表达含蓄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