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唯美文案 > 小人畏威不畏德的出处?

小人畏威不畏德的出处?

时间:2025-03-29 09:58:42

“小人畏威不畏德”这一表述的出处存在不同说法,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哲学思想综合理解:

《论语》的原始表述

实际上,“小人畏威不畏德”并非出自《论语》,而是后世对《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延伸解读。真正的《论语》原文中并未出现此句。

《资治通鉴》的关联记载

该句常被误标为《资治通鉴》中的名言,实际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句话反映了唐代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评价,与“小人畏威不畏德”的表述在语境上有本质区别。

成语的演变与含义

- 本义:

原指古代少数民族只惧怕暴力威压而忽略道德感化。

- 引申义:后演变为形容人因恐惧权势而放弃道德底线,尤其指现代社会中因权势压迫而失去独立人格的现象。

相关哲学思想补充

该表述与儒家思想中“君子畏德不畏威”的对应概念形成鲜明对比。君子以道德自律为准则,而小人则因缺乏内在修养而屈服于外在强制。这种区分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德治与法治的价值观。

总结:

该句虽广为流传,但实际出自《资治通鉴》对唐太宗言论的误传,其核心思想则与《论语》中的君子理念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