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是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收录于《韩非子》一书中。该文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韩非子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
天下有道与无道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知足与不知足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慎终如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重与静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邦与君
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己无赵矣。
轻与躁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韩非子·喻老》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解释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将其与法家的实际政治运作相结合,展示了法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