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礼仪礼貌或礼节的名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表达了礼仪中的互惠原则,即自己想要成功,也要帮助别人成功。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句话描述了君子应有的礼仪态度,强调尊敬他人和谦逊有礼,认为这样的人可以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友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详细说明了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不观看、不倾听、不说、不做那些不符合礼仪的事情。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礼仪与个人品德和行为的关系,指出缺乏礼仪的恭、慎、勇、直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这句话是孔子关于礼仪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就是实践仁德。
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礼仪的务实态度,认为礼仪不在于外在的奢华,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节俭,尤其在丧礼中,更应注重内心的悲哀而非外在的排场。
子曰:“约之以礼,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君子通过学习文献和遵守礼仪,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仪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