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通过对比鱼和熊掌的价值,论证了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通过比喻“嘉肴”与“至道”,论证了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通过对比尺和寸的长度,论证了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通过强调事情开始时的微小差错可能导致最终的巨大错误,论证了做事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比喻圆规和曲尺,论证了我们的生活、办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会乱了套。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这句话,论证了君子应推己及人,尊重他人。
《论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通过这句话,论证了君子应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路也就产生了。
这些例句展示了如何通过道理论证来增强文言文的论证力度,使观点更加鲜明和有力。